夏布生產可溯源到東晉后期,唐代夏布被列為貢品,以江西萬載和四川榮昌生產的夏布為主要代表。
萬載夏布是江西傳統(tǒng)手工布的典型,它起源于東晉,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歷史。由于新織麻紗呈圓形,又稱“圓紗夏布”。它與外地的扁紗夏布相比,質地更好,麻更精細、更耐用。這種夏布品質精細,邊縮平整,織造均勻,色澤清秀,透氣性強,涼爽清汗,不起皺,不變形,易洗滌,越洗越白,是一種純手工、純環(huán)保的產品,對人體和環(huán)境沒有任何污染。由苧麻到夏布,整個生產工藝過程主要分為苧麻種植、原料制作、夏布制作三個部分、幾十道工序。萬載夏布按規(guī)格可分為四種,按品質分為五個品型,按等級分則有五等。萬載夏布可用于服裝、帷帳、工藝品等的制作,也可用來題詩作畫。
榮昌縣地處重慶市西部,夏布織造主要分布在該縣的盤龍鎮(zhèn)。榮昌夏布歷史久遠,漢代稱為“蜀布”;唐宋時期為“斑布”、“筒布”,主要用作貢品。清代康熙年間作為商品生產,以后銷往省外,甚至遠銷朝鮮、日本夏布織造場景和南洋等地,成為榮昌著名的傳統(tǒng)手工藝品。榮昌盤龍鎮(zhèn)夏布以苧麻為原料,成品有細布、粗布、羅紋布三大類別。其生產工藝包括打麻、挽麻團、挽麻芋子、牽線、穿扣、刷漿、織布、漂洗、整形、印洗等工序,織成的夏布細密平整,瑩潔潤滑,堅韌耐用。由于麻質的特性,這種布穿后易洗易干,古樸雅致,美觀大方,涼爽吸汗,舒適宜人,是人們夏日衣著用料的上等佳品。
目前機械生產的化纖布日益增多,加之傳統(tǒng)夏布的原料苧麻日益減少,夏布生產的利潤越來越低,許多人不愿從事此項繁復的手工技藝,同時夏布的印染技藝也后繼乏人。在此情況下,我國夏布織造技藝瀕臨消亡的危境,有待搶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