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中國古代書畫人工臨摹復制技術是我國一項重要的傳統(tǒng)手工技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清晰的傳承脈絡。臨摹古代書畫珍本,長期以來,成為傳承中國古代書畫藝術、書畫技法的重要手段。
建國后,故宮博物院成立文物修復工廠,聘請金仲魚、鄭竹友、馮忠蓮、金禹民、陳臨齋等大師進入故宮,臨摹故宮收藏的國寶級書畫文物。作品包括馮仲蓮摹《清明上河圖》、《虢國夫人游春圖》,金仲魚摹趙佶《聽琴圖》、郭熙《窠石平遠圖》、崔白《寒雀圖》,陳臨齋摹《韓熙載夜宴圖》、胡環(huán)《卓歇圖》、《花竹錦雞圖》,劉炳森摹馬王堆出土西漢帛畫等等,其中很多摹本已經(jīng)被作為故宮的文物進行收藏。
這些大師在故宮傳承技藝,培養(yǎng)了包括劉炳森在內的一批書畫臨摹大師,為中國的文物保護事業(yè)做出了貢獻。古書畫臨摹技術主要包括勾稿、落墨、著色、做舊、題款及印章的摹制,摹制過程中完全使用傳統(tǒng)工藝、傳統(tǒng)材料,使所摹作品在最大程度上接近原件。
目前故宮博物院從事古書畫臨摹復制工作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年齡偏大,傳承存在一定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