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州市“晉州郭家莊東路絲弦”是“石家莊絲弦”流傳在晉州市郭家莊的一個分支。絲弦又稱弦子腔,以石家莊地區(qū)為中心,分為東、西、南、北、中五路腔派,流傳在太行山兩翼的冀中、冀南、晉中、雁北地區(qū),已有五百多年歷史!皶x州郭家莊東路絲弦”起始于清朝末年光緒年間,由本村張洛表提議和本村大戶郭洛仿組建了東路絲弦子弟班,東路絲弦聲腔高亢,鏗鏘有力,唱腔板式分頭板、二板、三板、河西調(diào)等十幾種。和農(nóng)民淳樸憨厚,直率的情懷融洽合一,又簡單易學,真假聲并用,且行當齊全,文武場配套,劇目多,內(nèi)容豐富,很快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逢年過節(jié)、慶典、廟會,少不了高亢明亮,委婉動聽的弦子腔。
晉州市郭家莊東路絲弦劇團曾演出劇目達一百多個,如《薛仁貴還家》、《忠保國》、《武松傳》、《平西劍》、《樊梨花征西》、現(xiàn)代戲《劉巧兒》、《沙家浜》、《平原作戰(zhàn)》等。特別是連本大戲《呼家傳》、《劉秀傳》等能連續(xù)唱一個多月,特別受歡迎。現(xiàn)在經(jīng)常演出的劇目有《呼家傳1-8本》、《賣廟郎》、《生死牌》。
晉州市郭家莊東路絲弦劇團一百多年來,除在本村及周邊各村演出外,還去無極、藁城、辛集、趙縣、欒城、寧晉等周邊各縣市農(nóng)村演出,每到一地,短時三、五天,長時一、兩個月。
晉州市郭家莊東路絲弦劇團演員陣容整齊,行頭齊全,所有服裝道具、布景、樂器、幕布等均由演員們湊錢置辦,現(xiàn)存幾大箱服。雖經(jīng)妥善保存,但服裝道具均已陳舊,部分已不能使用。
晉州市郭家莊東路絲弦劇團的演員思想都特別過硬,人人堅守“戲比天大”的信條,只要有演出任務,不管家中或個人有多大事情放下就走。但是,現(xiàn)在,能成本大套領銜演出的藝人已屈指可數(shù)了,青年人忙于抓經(jīng)濟,后繼乏人。
郭家莊村黨支部、村委會從建國至今,都特別支持村絲弦劇團。干部、群眾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支持村劇團的干部就不是好干部,不支持村劇團的人就不配當干部”。他們既是村黨支部書記或村長,又是村劇團的團長或主要演員。由于領導支持,群眾歡迎,演員熱情,晉州市“晉州郭家莊東路絲弦”才得以常演不衰、傳承至今。
信息來源:河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