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爾墩是清朝康熙、乾隆年間的一位綠林英雄,生于河北獻縣。出身貧苦,自幼習(xí)武,長大后拜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的部下為師。因此建立起了抗清思想,決心與清朝皇帝斗下去。
竇爾墩的故事主要由《連環(huán)套》、《盜御馬》、《金頭墳》、《挖地穴》四部分組成。分別講述了竇爾墩與皇家鷹犬黃三太、黃天霸的斗爭歷程。
《連環(huán)套》是竇爾墩抗擊清兵興建的堅固堡壘,三面環(huán)水,一面靠崖,是槍穿不透、炮打不垮的天然屏障。除連環(huán)套外,竇爾墩還建立了許多營房,如土城頭、平安堡、馬圈子等,以此與圍剿的清軍周旋。
《盜御馬》講述的是乾隆來熱河避暑期間,為了讓乾隆皇帝知道民眾的抗清決心,竇爾墩避開強大的敵人,將乾隆的兩匹白馬盜走,并以打油詩形式留下自己的姓名:熱河夜更深,犯身進宮門。要尋盜馬人,好漢竇爾墩。
《金頭墳》是竇爾墩的胞妹竇金蓮的墳?zāi)。竇金蓮是個文武全才,英勇善戰(zhàn)的女將,與哥哥竇爾墩一起并肩抗清。在一次戰(zhàn)斗中,竇金蓮為掩護突圍將士而犧牲。乾隆割了竇金蓮的頭顱,回?zé)岷。為了紀念她,竇爾墩用三百六十兩黃金做了一個金頭,鑲在竇金蓮身上。
《挖地穴》是竇爾墩解決山寨吃水問題所挖的蓄水池和山寨與水源的通道。表現(xiàn)了竇爾墩的機智與勇敢,以此與清軍對峙和麻痹敵人,最后贏得了反抗清兵的勝利。
竇爾墩的傳說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民間基礎(chǔ),現(xiàn)有多種藝術(shù)形式的宣傳和介紹,對它的搶救、發(fā)掘和保護,將對民間文化的弘揚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對研究清史和民俗史都有著很高的價值。
信息來源:河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