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派評書起始人為唐山市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段少舫的父親段榮華(1901—1976)。他二十三歲攜全家由京郊來唐山,在同和灰局以扛活為生,養(yǎng)家糊口。二十八歲改行,拜評書藝人尹福斌學說評書,一出道便紅遍東三省及京、津、唐、秦一帶。
段派評書的代表人當屬著名評書、鼓書表演藝術家段少舫。她8歲隨父學藝,14歲拜師肖慶文,16歲成名于曲壇。曾任唐山市曲藝團編導室主任、河北省曲協副主席、中國北方曲藝學校長書教師,唐山市殘疾人藝術團名譽團長。她勤奮好學,勇于創(chuàng)新。上世紀60年代初,傳統(tǒng)書目遭到-,她與其父段榮華率先說新唱新,以長篇評書和鼓書的方式推出了《赤膽忠心》、《苦菜花》、《小城春秋》等優(yōu)秀現代書目,同樣獲得了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不幸的是,正直藝術青春的她,文革期間飽受破孩,唐山大地震中又致身殘,1980年,段少舫在時任中國文聯副主席陶鈍同志的關懷和支持下,與其子唐建文一起,將獨具段家風范的長篇評書《明英烈》整理成書,后來由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錄制播出。1981年段少舫在唐山電臺錄制的120回長篇評書《明英烈》,在全國40多家電臺輪番播放。此后又整理出版了14萬字的《呼延慶出世》;2005年創(chuàng)作的長篇評書《大唐俠女》由劉蘭芳錄制播出并由騰圖電子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段氏評書的傳承人代表系段少舫之次子唐建文。他自幼耳濡目染,廣受熏陶,中學期間就開始從事曲藝節(jié)目的創(chuàng)作和演出。工作期間,常在午休時和工友們圍坐在一起,為大家表演長篇評書《明英烈》、《薛家將》等書目,很受大家歡迎。1980與母親段少舫一起,進行長篇書《明英烈》的整理及評書教學工作。1988年他與劉宗祜合作編寫,由任曉翔演播的中篇評書《節(jié)振國》獲得河北省首屆空中書擂創(chuàng)作、表演二等獎。
配合形勢教育和道德模范宣傳活動中創(chuàng)作表演了大量的短篇評書節(jié)目,如《吳壽春》、《的哥勇士》、《罪惡的選擇》等。在鳳凰山公園開辦了“周末曲藝茶坊”,使段氏評書和其他曲藝節(jié)目得與廣大觀眾見面,多次組織京津兩地名家名票在唐山的交流演出,并相繼在京津及東北各地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