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民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無為人民在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中產生和發(fā)展的,它是承載著無為人民的精神與感情的重要載體,是無為人民智慧的體現。無為民歌有“號子、山歌、小調”三大類別,品種齊全!皠趧犹栕印痹跓o為民歌中具有代表性,它土生土長,別具一格,由于不同的勞動環(huán)境和生產,隨勞動節(jié)奏應運而生。這些勞動號子“節(jié)奏明快、粗獷豪放、氣勢磅礴、風格各異”。秧歌在無為民歌中也是土生土長的一個藝術品種,它具有“遼闊寬廣、質樸悠揚、節(jié)奏自由、內容廣泛”的特點,以高亢洪亮的氣勢聲飛遼闊的田園山野。無為民歌中的“小調”以“抒情優(yōu)美、旋律流暢、結構嚴謹、題材廣泛”的特點深受無為群眾喜愛。它的產生和出現不限環(huán)境不限季節(jié),可活躍在勞動中也可活躍在生產之余。無為嚴橋是新四軍七師抗日根據地,當時活動在無為嚴橋等地新四軍七師文工團(隊)整理、改編創(chuàng)作了一些革命民歌。無為民歌的歌詞語言精練、樸實無華、口語化生活化,鄉(xiāng)土氣息濃郁,都有襯詞、襯句等;總之,各種體裁各具特色。無為民歌隨著歷史和社會發(fā)展產生了較大影響。建國以來,對無為民歌進行了兩次大規(guī)模的普查,共搜集、整理各類原始民歌300多首,編纂成《無為民歌》近150首,其中52首入編《安徽民間音樂》,38首編入《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安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