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的沙溪鎮(zhèn)圣獅村和象角村,每年四月八,都有大型的民間藝術出巡,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香山縣志》第三卷風俗篇中,就已有過有關沙溪四月八習俗的記載:“四月八日僧家浴佛里社祭神于廟,曰轉(zhuǎn)龍頭,是日,里人奉祠,鑼鼓旗幟歌唱過城,市日迎神,家以錢米施之,或裝為神龍,歌舞數(shù)日而罷……”
沙溪四月八習俗起源于明末清初。當時的圣獅象角村是一個面臨1大海的小島嶼(如今村中還有明顯的獅山海蝕遺址),村民多以捕魚為生。明末,村民在村中發(fā)動蓋起了大王廟供奉起“南海廣利洪圣龍王”神像。明末清初,沙溪的圣獅、象角一帶發(fā)生瘟疫,村民很多都病倒了,當年缺醫(yī)少藥,人們將健康寄托于洪圣廟,一番問卜之后,洪圣王將舞龍的意旨告之村民。于是,在農(nóng)歷四月八浴佛節(jié)這一天,村民將木龍、金龍、銀龍等在大王廟進行一番拜祭后,為龍進行點睛。然后,沿著圣獅、象角一帶的大街小巷熱鬧舞動,當龍舞過時,家家戶戶都燒炮竹迎接,濃濃的炮竹硫磺硝煙將村中的每個角落都熏遍,圣獅象角一帶的瘟疫就消失了,村民恢復了健康。后來,每年的四月八還發(fā)展為龍、鳳、蚌以及飄色等一起盛大出巡。
沙溪四月八舉行大型民間藝術巡游的活動至今上百多年。圣獅村和象角村的村民,對四月八民間藝術大巡游這一習俗的熱衷百年不改。村民和海外華僑、港澳同胞自覺為巡游活動捐款,以支持活動的費用所需。
2003年“非典”肆虐,社會上很多大型的聚集活動都取消,但沙溪的四月八活動依然按時進行,濃濃的硫磺將圣獅村進行又一次徹底的“洗街”,村民個個強身健體,生活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