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青原煙花傀儡,古稱藥發(fā)傀儡,是一種集煙花、編扎、剪紙、雕刻、繪畫、木偶、戲劇于一體的“瓦舍技藝”。起于隋唐元夕燈會,盛于兩宋都市,傳于明清節(jié)慶賽會活動。
宋《東京華錄?元宵》記載:“正月十五元宵,開封府絞縛山棚,立木正對宣德樓,游人已集御街兩廊下,奇術(shù)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有擊丸蹴踘,藥發(fā)傀儡!
南宋時,由首都臨安(杭州)傳入江西。宋人辛棄疾在江西鉛山已見元宵煙花歌舞盛況。
青原煙火傀儡,隨梁氏先祖來江西開基定居而進(jìn)入廬陵渼陂。清道光《廬陵縣志》記曰:“元宵城外張燈作樂。十六日后,賽神會宴,夜則有鰲燈,剪彩镵刻頗工致,燈火燭天,月盡乃止!
鄰縣萬安、遂川、吉水皆有傳播。萬安名花本,吉水叫架花,遂川稱煙火禮花。每于正月元宵夜,架設(shè)花樹一根,上懸高約兩米花筒,筒內(nèi)裝有七層至十一層花盤,每盤置放各式各樣戲曲人物與仙佛形象。燃放時,以“地老鼠”引火點(diǎn)燃花盤第一層,逐層依次張開,燃燒燭光,層層展現(xiàn)神話、戲文,一層一個故事,一層一個情景,每層相持一刻鐘,全臺表演歷時一時至兩小時。其中,花筒四周,彩焰齊發(fā),此起彼落,天上地下,火珠閃爍,五彩繽紛。
青原煙火傀儡的燃放表演,常于龍燈、獅子、彩船、舁神、跳儺結(jié)伴、歌聲陣陣、鑼鼓喧天。觀者若狂、萬眾同歡。青原煙花傀儡,延續(xù)千年。1986年青原煙花藝人梁興祜制作了最后一臺。1994年梁氏去世,青原煙花傀儡的制作從此停業(yè),后繼乏人,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