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布袋戲,指泉州地區(qū)掌中木偶戲,以泉腔演唱,有別于唱北調(diào)的漳州北派布袋戲。明中葉至清末是南派布袋戲興起與發(fā)展時期,具有兼收并蓄、博采眾長的特點及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其藝術風格獨特,行當角色分工細致,木偶頭雕刻形神兼?zhèn),表演細膩,動作傳神,深受廣大觀眾喜愛。
惠安布袋戲講究舞臺效果與劇場效果,它特別注重舞臺表演的動作性和技巧性。其行當角色仿照傀儡戲(提線木偶戲)的體制,分為生、旦、北(凈)、雜四個角色,即布袋戲舞臺表演上的四大柱;莅材吓刹即难莩鲂问綄儆趹蚯,不但有戲曲表演程式中的唱、念、做、打,甚至包容著啞劇、雜技等表演形式,其演出風格是寫實與寫意、隨意與虛擬相結合。
南派布袋戲在福建木偶戲劇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明顯的地方文化特征,保護南派布袋對深入研究中國布袋傀儡戲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對研究福建木偶戲的發(fā)生、演變、發(fā)展都具有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