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新鑼鼓酉華鄉(xiāng)樂元、田屋、二酉一帶老百姓自娛自樂、集體傳承、集體發(fā)展的民間音樂形式。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和深厚的歷史淵源,在當(dāng)?shù)氐拿袼谆顒又邪l(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新中國成立后唱新鑼鼓在酉華、南陵、涇縣等地極為盛行。因農(nóng)歷除夕要演奏唱新鑼鼓,所以當(dāng)?shù)胤Q唱新鑼鼓為“迎年鑼鼓”。唱新鑼鼓在每年的臘月和正月最為活躍。另外,在當(dāng)?shù)氐臍q時民俗活動中也很吸引人。
唱新鑼鼓由于深受百姓們的喜愛,至今保留了多種套路、打法和風(fēng)格各異的流派。目前,流傳下來的動作套路有十二套之多。唱新鑼鼓有兩種表演形式,既可邊打邊唱,也可間打間唱。唱新鑼鼓音樂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即“鼓點(diǎn)”和“唱曲”。唱新鑼鼓的“鼓點(diǎn)”既是套路名稱,又是音樂曲牌,以四分之二拍為多。鼓點(diǎn)節(jié)奏以四分音符為主的,藝人們稱“單鼓點(diǎn)”;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為主的,被稱為“雙鼓點(diǎn)”。當(dāng)?shù)厮嚾税选俺庇址Q“喊牌子”。唱詞一般以人物、典故為主,還有一些反映現(xiàn)實(shí)生活的,曲子是當(dāng)?shù)亓餍械拿耖g小調(diào)。演唱時,先唱序,后唱主段。是演奏時把多個角色揉在一起的一種表演形式,體現(xiàn)出一種異中求同的和諧,具有極大的藝術(shù)表現(xiàn)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