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民間吹打音樂屬《牌子鑼鼓》,黃州人叫“地鑼鼓”,外地人稱“黃州點子”。
黃州牌子鑼鼓的歷史源遠(yuǎn)流長。歷史上的黃州地域是按保、甲制劃分的,每年的燈會,差不多每一個“甲”就有一條龍燈,有龍燈必有鑼鼓班,以解放前為例,當(dāng)時城區(qū)內(nèi)就有七、八套鑼鼓班,加上周邊農(nóng)村不下十五條龍燈,那么就有十幾套鑼鼓班。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燈會、鬧元宵),黃州人舞起龍燈,吹打起“黃州點子”。黃州牌子鑼鼓首先有“牌子”和“鑼鼓經(jīng)”,再就是吹鼓手。所謂“牌子”即是“詞牌”,它有曲(譜)、有詞(唱),它短小、靈活,就像一首首歌曲一樣!霸~”是古代帶曲(譜)的,是能歌唱成供樂器演奏的。鑼鼓經(jīng)——由打擊樂演奏,也叫“干打”,演奏的鑼鼓經(jīng)有“梅花提”、“鎖槌”、“長槌”、“雁疊翅”等。
黃州牌子鑼鼓的基本內(nèi)容是由10人左右組成的民間吹打樂班和吹打的古代“曲牌”,包括由打擊樂演奏的干點子(鑼鼓經(jīng))。
目前已搜集的一本手抄的黃州民間音樂牌子鑼鼓曲牌本、詞和譜(工尺),吹打藝人稱為“手抄本”,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里面有百余首曲牌。這本“手抄本”是黃州赤壁社區(qū)的健在的吹打音樂愛好都舒憲濤老先生精心保留至今,舒老今年80歲,身體健康,記憶力相當(dāng)強,酷愛民間音樂和戲曲,他能打能唱,是青磚湖陳氏班的傳人。另外,黃州青磚湖社區(qū)有一位現(xiàn)年92歲的吹打老人陳開正老先生,是目前黃州青磚湖四代東班健在的一位年長的傳人和見證人。
“黃州點子”總結(jié)的經(jīng)典曲牌為:《老大》、《三羌》、《泣顏回》、《五馬》、《二畈》、《朝陽歌》等。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