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調聲是僅流傳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獨特地域風格的民間歌曲。儋州在漢武帝時為儋耳郡(前110),自古就有“歌海”的美譽。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居儋期間曾以“夷聲徹夜不息”之句贊譽此地歌風之盛。1962年,田漢先生到儋州視察時稱儋州調聲為“南國樂壇的奇葩”。近期,儋州又因包括“調聲”在內的豐富的民間藝術形式和文化內涵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
調聲是“歌!敝凶钍苋罕娤矏鄣钠贩N,是群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調聲主要在農閑或逢年過節(jié),男女青年聚會于山野賽歌時傳唱,特別是每年的“中秋歌會”尤其熱鬧,參加者往往成千上萬。唱調聲時,男女青年相對排成兩列或圍成圓圈,互相勾住手指,兩手及身體隨著歌聲節(jié)奏擺動,載歌載舞。調聲有若干常用曲調,以此為基礎加以發(fā)展變化,可以創(chuàng)造出更多新曲,從而常唱常新。歷年搜集到的調聲曲調已有六百多首,有一定代表性的曲目有《天崩地塌情不負》、《祖國江山花百樣》、《一時不見三時悶》、《單槌打鼓聲不響》等。
調聲歌會是群眾自娛自樂、自我教育的一種良好形式,儋州市政府已決定將每年的八月十五定為“中秋調聲節(jié)”,用以全面保護調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