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正月十三“正旦晚”是斗門農村地區(qū)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一天,村民們白天祭祖、祭神要舉行“開燈”儀式,晚上則要“煮菜茶”,這一習俗已流傳了200多年。
“正旦晚”按例仍然屬春節(jié)期間,因未過元宵,春耕還沒有開始,人們較為清閑。當地農村的未婚女青年大都會集聚在“女仔房”(有閑屋的女主婦家,也稱“女主家”)里進行“偷”菜活動。這里的“偷”,是指女孩子們三五成群到田間地頭采摘青菜,然后拿回家來煮菜茶與朋友分享。而家庭主婦們則會以自家菜地里的菜被“偷”為榮,因為青年女子們在正旦晚偷菜的行為寓意著對主人家的祝福,她們從主人家“偷”回來的菜有六至九種不等,都有不同吉祥之意:福祿壽全、七女下凡天下太平、婚后與丈夫長廂斯守等。這種在特定的時間進行的特定的活動在人們長期的生活勞作中漸漸形成了一種習俗,稱為“正旦晚煮菜茶”。
2010年7月,正旦晚煮菜茶被列入斗門區(qū)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