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油面筋是江蘇省無錫市的一道傳統(tǒng)名菜,屬于蘇菜系,該菜品與惠山泥人、無錫醬排骨列為無錫三大名產(chǎn),該菜品創(chuàng)始于清朝咸豐年間,已有近兩百年歷史。該菜品以小麥蛋白質(zhì)粉(谷芫粉)為原料,用素油炸制,成品大小均勻、金黃溜圓、油光閃亮、皮薄松脆。油面筋吃法多樣,既可加在各種素食中,也能與各種肉類配伍,炒、燒、煮湯均可。尤其是在油面筋中塞進肉糜制成的肉釀面筋,經(jīng)得起久煮,不破不碎,口味極佳。
要說清水油面筋的來歷,最早還是尼姑庵里的一位師太油炸出來的。五里街梢的大德橋畔有座尼姑庵,無錫城廂老太太來此念佛坐夜,有時在庵里一住就是六七天。庵里有個燒飯師太,常用生麩當主料,道道菜肴引得素齋席上贊口不絕。燒飯師太總是麩疲汰生麩,浸浸一小缸。有回,原先約定來庵堂念佛坐夜的幾十個鄉(xiāng)下老太太那天沒來。好幾桌的生麩早上已準備好了,過夜就不能吃。燒飯師太先是放些鹽在上生麩缸里,試著開了油鍋把生麩煎一煎,免得發(fā)餿,油多了些,待油一滾,師太怕生麩煎不透,特地剪成一個個小塊,扔進油鍋用鏟刀翻了幾翻。只見鍋里一個個金黃澄亮的空心圓球在竄上竄下,撈起后一嘗松脆、噴香又鮮。便給這油炸生麩空心圓子起名“油面筋”。
2016年1月14日,清水油面筋列為江蘇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名錄,項目序號:33,項目編號:JSⅦ-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