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州三弦書是一種流行于晉東南沁縣、武鄉(xiāng)、沁源、襄垣和晉中左權(quán)、榆社,以及晉南安澤、浮山等地的傳統(tǒng)曲藝表演形式,又名“老州調(diào)”。其形成年代尚無考證,但根據(jù)老藝人回憶,清順治年間已有沁州盲藝人組織“三皇會”在表演三弦書。它的演出形式,早期是一人自彈三弦,兼用摔板和小鐃伴奏,說唱相間表演,后來發(fā)展成為多人分持三弦、二把和反二把、笛子、四弦、二胡等樂器伴奏,以一人為主,其他人為輔的群口說唱形式。表演程序通常是開場先演奏一段器樂曲牌,接著吟誦四句“提綱”,然后“起板”或稱“叫板”,之后轉(zhuǎn)入“正書”說唱。沁州三弦書的唱腔為板腔體,曲調(diào)有“月調(diào)”和“平調(diào)”,曲目有長篇、中篇和小段,代表作主要有長篇《清烈傳》(45回)、中篇《高文舉夜宿花亭》(3回)、小段《反菜園》等。
沁州三弦書長期活躍在當?shù)孛耖g祭祀和民俗活動中,是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