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班吹打樂是流行于太原市晉源區(qū)古城營村及其周邊地域的祖?zhèn)髅耖g器樂形式。據(jù)傳,“高家班”曾是明代宮廷樂隊,嘉靖年間,重臣王瓊身故,靈柩返回故里太原,皇帝特準宮廷樂隊迎送亡靈,并賜疙瘩鑼開道,為其葬禮吹奏。后來,這支樂隊定居在此,逐漸演變成了民間樂隊。
高家班以吹打為主,嗩吶有各種不同規(guī)格,由高、中、低音組成,其次有各類笙如擴音笙、十七簧笙等,打擊樂有各種鼓、鑼、水鈸、鉸子等,彈拉類有胡- 。曲牌種類繁多,可分為以下幾類:1、民間古曲九大套,113樂段,有《南路苦駐馬》、《楚江秋》、《棉塔絮》、《朝元歌》、《月兒高》、《駐云飛》、《北路苦駐馬》、《北路楚江秋》、《召歌塔燕》等;2、民間音樂大牌子曲26首,有《小扎鼓看燈山》、《到春來》、《到夏來》、《到秋來》、《到冬來》、《女朝天子》等;3、民間音樂流水牌子曲48首,有《出兵排》、《得勝鼓》、《將軍令》、《牛斗虎》、《喜曲登梅》、《大開門》等;4、民間敲打鑼鼓曲牌38首,有《0 將》、《大頭小尾》、《懷玉蘭》、《小下樓》、《畫眉序》、《普天樂》等,絲弦牌子曲27首,有《鬼扯狀》、《十樣景》、《朝鳳》、《大救駕》、《小學(xué)藝》等。
高家班吹打樂既有古曲繼承,也有對戲曲、秧歌、民歌的廣泛吸收,主要活動在民間婚喪嫁娶活動當中,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民間器樂研究價值。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