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吃新節(jié)
“吃新節(jié)”是仡佬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仡佬族的感恩節(jié),感激祖先“開荒劈草”、慶祝豐收,同時也是為了感恩祖國的太平盛世而進行的活動。目的是祭祀天地、緬懷祖先、祈禱豐年,祝愿太平;顒訒r,主事人穿著盛裝到村寨附近田埂上采摘新豐收的稻谷、毛稗等谷物和玉米、南瓜、蔬菜(叫作采青),到泉眼去取清泉水,采摘來的作物用來祭祀,取來的清泉水用來制作祭祀用的食物。祭祀儀式中,村中的老人們會在祭桌上擺放谷物、米酒等,并在桌后的樹上拴上了辣椒、白菜等蔬菜,進行祭天、祭地、祭樹、祭祖,主事人在祭祀中又說又唱地唱出了對大自然、對祖先的感謝,祈求來年仍然得到豐收,并要讀祭文。祭祀后,大家一起分享祀物;顒又,仡佬族同胞表演了豐富多彩的文藝節(jié)目,有跳踩堂鼓舞、鋤祭等傳統(tǒng)的民族舞蹈,表演泡桐樂器,唱民歌等,附近的苗族同胞也帶著蘆笙前跳蘆笙舞共同慶祝。
仡佬族是云貴高原古老的民族,擁有燦爛的文化,古樸的民風(fēng)成了仡佬族特有的文化風(fēng)情。農(nóng)歷七月,農(nóng)作物初熟,是仡佬族“吃新”的季節(jié)。傳說仡佬先人來自天上,初到人間時沒有谷種,每日靠吃野菜和野山藥等艱難度日。后來玉皇派天狗把谷種帶下來,仡佬先人開荒劈草,風(fēng)餐露宿,勤勞耕作,但辛辛苦苦一年下來,糧食還是不夠吃。于是他們派人去向盤古王詢問個中原由和解決辦法。盤古王說:“種植糧食,必須仰靠天地。糧食的豐收與天氣息息相關(guān),天氣好,風(fēng)調(diào)雨順,糧食自然收成好;否則,顆粒難收,食不果腹;開荒劈草,會得罪地母娘娘,終年在地皮上反倒蹬踏,必須向她賠不是;所以你們要祭天、祭地,糧食才會大豐收。”仡佬先民照做,來年果然大豐收。從此,仡佬族每年都要祭祀天地。祭祀時還須奉上糧食瓜果,由于它們都是新熟的,人們稱這個節(jié)日為“吃新節(jié)”。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