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梁”與“上梁”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與魯班時代相仿,在荊門建房就有“偷梁”與“上梁”的習(xí)俗。建新房,墻砌好后,堂屋中間墻上要安放梁樹,也叫“中梁”、“棟梁”。
所謂偷梁,就是房主在籌備建房時就留心尋找梁樹,而且是離家不遠(yuǎn)別人山上的樹。梁樹主要是松樹,要選擇生長在地質(zhì)優(yōu)良、人不去、牛不擦、狗不拉屎拉尿的地方的樹。梁樹要上下端直,粗細(xì)均勻,寧長勿短,并觀察好回家的路線。偷梁在晚上進(jìn)行,房東請幾名身強力壯的親朋好友,酒肉款待。夜深人靜,帶著鋸子、斧頭、砍刀等工具悄悄來到梁樹處,一人四處瞭望放哨,其他人則迅速砍去樹周圍的荊棘,鋸斷梁樹,砍掉樹枝,抬起就跑。跑出里把路,房東將來時準(zhǔn)備的三尺紅布(也有用紅綢子)或紅紙封的銀元或紙幣,放在樹蔸上,大體與樹的價值相等,表示酬謝。然后鳴放小掛鞭炮,表示偷梁成功。也是給樹主捎個信,暗示他來取錢。通情達(dá)理的樹主聽到鞭炮聲,知道樹被偷,彼此默契,一般不會追趕。
梁樹偷回來后不能放在地上,要擱在事先準(zhǔn)備好的兩個木馬上,不能沾染污物,不準(zhǔn)小孩騎,更不準(zhǔn)狗靠樹,雞上跳。開光是木工掌墨師,站在旁邊用斧砍,后用刨子刨,正面一頭寫木工、瓦工領(lǐng)班人名字,一頭寫年月日,中間畫八卦,解放后改畫五角星。
在舊社會,人的一輩子能建一次新房就很不簡單,有的甚至幾代人積蓄才能做新屋。
上梁是大事中的大事,特別講究,非常隆重。先要擇期,選出上梁的黃道吉日。請親朋好友作客,客來必定送賀禮。請執(zhí)筆先生寫對聯(lián),文曰:“上梁欣逢黃道日;豎柱恰遇紫微星”。用五尺紅布或紅綢子作梁衣,上面書寫“吉星高照”,用紅線系在梁中間,讓人們抬頭見布見字。紅布的兩頭釘上一對銅錢。梁“請”到堂屋正中,擱在木馬上,捉來一只公雞用雞冠血祭梁,以鎮(zhèn)邪避兇。梁的兩頭牢牢拴好繩子,站在墻上的人慢慢向上拉,這叫“發(fā)”,不能喊拉。木工老師傅站在墻上,振振有詞地念《上梁寶贊》:“日出東方,紫微高照,福星滿堂……”等。念完,梁放好。于是鞭炮齊鳴,敲鑼打鼓,吹大號,將鏝頭、餅子從梁上往下甩,這叫“拋糧”。也有拋銅錢、緡線的。眾親友齊聲喝彩,搶餅子、搶錢,上梁達(dá)到0。稍后,請木、瓦工掌班師及梁樹主人上座,滿堂賓客入席,四大盤、六大碗,外加一蒸籠(豬肉),主人一一酌酒致謝,直至酒醉飯飽散席。
上梁還有一些禁忌。例如,香椿不能作梁樹,因為人們把香椿叫“龍樹”,一龍壓百蛇,東主上了香椿樹梁,周圍人家就要“倒霉”,即使是上了,別人也要強制拿下來。又例如,上梁這天,在親戚朋友中與主人生庚相克的應(yīng)回避,不要來,以防意外。
偷梁、上梁的習(xí)俗從何時開始,沒人考證。據(jù)老人講,偷梁是“外財(材)入屋”,是發(fā)家致富的兆頭,大吉大利。解放以后這種習(xí)俗照樣沿襲下來。
信息來源:東寶區(qū)政府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