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色市南部地區(qū)壯族民間謂之“歐環(huán)妮”。其意是取美言,要好語,就是“討口彩”,因其通俗易懂,風(fēng)趣幽默,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表達形式。靖西壯族民間的禮品、剪紙、工藝品、服飾等,大多以吉語為主題,通過描繪各種物象來表達吉語的寓意。為老人祝壽,用口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一吉語為主題,將壽字寫成圓形,用紙剪成五只蝙蝠,圍繞壽字四周,這一圖案稱為“五福拜壽”。其賦有特定的內(nèi)容,表示對長輩的尊重,恭祝老人長壽,表達晚輩美好的心愿。
“十里不同風(fēng),百里不同俗。”討口彩的吉語也是多種多樣的。靖西壯族民間婚俗中采用吉語更為普遍,也是吉語最集中的地方。在戀愛、訂婚、送彩禮、結(jié)婚、小孩滿月、上學(xué)等習(xí)俗中,無處不有描繪各種物象“討口彩”送吉語的現(xiàn)象。如:戀愛送的繡球,是定情的信物,也是愛情的象征。一個繡球由十二個菱形球瓣組成,每瓣球都繡上不同的花鳥,有的將象征吉祥之意的鳥,如燕子、孔雀、鴻雁、喜鵲、鴛鴦、百靈、鳳凰、黃鶴等,全都集中繡在一個球上,其口彩為:“飛燕迎春、孔雀開屏、鴻雁傳書、喜鵲搭橋、鴛鴦結(jié)伴、百靈高歌、鳳凰呈祥、鶴壽延年”。這樣的繡球不知注入多少心血,可見這定情之物多么重要,吉語的寓意又多么深刻。更顯情深意重的是,在繡球中心,放入中藥香料,使球散發(fā)香氣,討的口彩就是:“愛情的美好,生活的香甜。”
在訂婚、送彩禮時,人們習(xí)慣在禮品上貼上剪紙喜字或一張小紅紙,以示吉利。在香糯這份禮品上,還特地放上幾枝不同顏色的植物:紅藍草、紫蕃藤、黃姜、楓葉,這幾樣是制成五彩繽紛的五色糯米的染料。五色糯飯是幸福吉祥、生活豐富多彩的象征,寓意“五谷豐登、百事興旺!
新娘的嫁妝里,最突出的就是壯錦被面上的合歡花圖案了。合歡的葉子在夜色來臨時,便兩兩相對,合抱一起,于是被人們視為一種吉祥樹。被面繡上合歡花其吉語是“夫妻和樂”,寓意為“同心同德,百年合好!闭眍^繡上梅花,吉語是“傲霜斗雪、花開不敗”,寓意為“夫妻團結(jié)、耐勞刻苦、齊頭并進”,象征不怕艱難困苦、堅強剛毅的精神。
壯家人愛“彩”,作為嫁妝的鞋、圍裙、帳沿、門簾,都繡有紅花、綠葉、蜜蜂、蝴蝶、藍天、月亮等等,反映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凹t花綠葉”、“辛勤蜜蜂”、“雙飛蝴蝶”、“藍天月亮”這些都是吉祥的話,寓意“花好月圓、姻緣美滿!
若是哪家的媳婦生孩子、坐月子了,則必須將柚樹葉或橘樹葉分男左女右掛于大門旁,表示添丁增口。在這期間,不管是誰,不分男女,不論生人或舊友,只要登入其門,主人便會端出香醇米酒,熱情款待。來人喝完酒,為表示謝意,通常會說上幾句吉利的話:“米酒香甜夠力量,小嬰康壯壯,長大是個好兒郎!边@就是“討口彩”。
外婆送給孩子的“繡背帶”也是極富寓意。背帶上的花紋,全由一條條多彩的龍來組成的吉語圖案,象征“望子成龍”,寓意是祝愿孩子“長大成才、出人頭地”。小孩長到適合入學(xué)年齡,就得進學(xué)堂念書。在入學(xué)的當(dāng)天,孩子多由父母或舅父帶去學(xué)堂,或到老師家中,叩拜老師,要求入學(xué)。這時,老師便用朱筆在孩子額上點上一顆紅點,表示愿意將其收為學(xué)生。這一紅點,吉語就叫“心紅眼亮”,寓意是從今天起,孩子便步入校門,得到啟蒙,去掉無知,學(xué)到文化,前程無限。
豐富多彩的吉語,是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它有自己的性質(zhì),特點,范圍,結(jié)構(gòu)形態(tài)和社會機能。經(jīng)過千百年的流傳運用,至今仍然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