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道光十六年(1836),新豐紙馬從翁源礤下傳入,當時只用于慶賀農村喜事,抗日戰(zhàn)爭時期梁泗源同志組織梁壩一帶青年運用紙馬形式宣傳擴日道理,激發(fā)群眾擴日情緒,走遍了半個新豐,解放后當地人民又以紙馬舞宣傳黨的各個時期方針政策,深受當地群眾喜愛。舞紙馬可以分為單馬、雙馬和群馬。表演以馬童(小丑)、新郎(騎馬者)、新娘、村姑(羅傘)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