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曲頸琵琶,身高1米左右,音箱成梨形,面上有九品四相,四弦,腹中有響線,搖動琵琶時,鏗然有聲,頸彎曲,頸頂部有一尖角,形似蝎尾,用于懸掛多余的牛皮弦。曲頸琵琶音色優(yōu)美,穿透力強(衰減小,傳得遠)。高音區(qū)明亮而富有剛性,中音區(qū)柔和而有潤音,低音區(qū)音質淳厚。與琵琶配套的還有一些小物件,螞蟻、刷版、手拔、驚堂木等。
關于蝎尾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周朝時,有一個盲人,雙目失明,跳入河中自殺,突然,河岸上伸過來一根巨大的蝎子尾巴,把盲人勾上岸,原來救盲人的是一個蝎子精,蝎子精搖身一變,變成一件像蝎子形狀得東西,彈拔發(fā)出琵琶之聲,盲人抱著這個東西走鄉(xiāng)串戶,乞討為生。
曲頸琵琶制作工藝簡單,鄉(xiāng)間木匠就會制作,選用秋木、柳木等輕疏木材,鋸成梨型,挖空音箱,穿入鋼絲,扣上面板,掏空曲頸,置入琴把,修好蝎尾,在面板上沾上品相,購買牛皮弦上好,后面沾上背扣,系上背帶就做好了。
曲頸琵琶主要在延長縣境內流傳,延長縣總面積是2368.7平方公里,目前有14.3萬人,延長曲頸琵琶的主要作用是給盲藝人說書伴奏。代表人物是白旭章傳弟子4人,其中劉君富傳弟子王殿亮。
曲頸琵琶的輝煌已經成為歷史,現(xiàn)狀令人堪憂,陷入了人老技衰,人去技絕的困境,沒有操持琵琶的藝人,琵琶也只能是一件多余的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