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溪燈彩藝術的種類較多,如魚燈、獅燈、劃旱船、板凳龍等,尤以縮龍最為出名。蘆溪縮龍起源于蘆溪鎮(zhèn)古城村,相傳為家住蘆溪鎮(zhèn)新田村嚴家沖的明代宰相嚴嵩遠房族人從北京按圖索驥而來,因嚴氏家族勢單力薄,無力發(fā)起縮龍表演,遂聯合古城村民一道行事。經幾百年變遷,這條縮龍就保留在古城?s龍的特點是:形體龐大,長約30米,直徑0.5米,龍頭重達30公斤,制一條縮龍要用500公斤竹木等材料;形狀逼真,造型獨特,尤以“獨角龍”為全國罕見;雄壯恢弘,聲勢浩大。表演需150人。其中牌燈手40個,鼓樂手50個,執(zhí)龍表演的約60人。在鑼鼓、嗩吶、鞭炮聲中,牌燈手開道,執(zhí)龍者邊走邊舞,并不時地施放地銃,近10只通紅的小魚燈在黃色的縮龍前后左右上竄下跳,綿延百余米?s龍表演分為金龍鬧海(大之圖),盤龍繞柱(繞屋柱),真龍報春(鬧新年),神龍歸位(團龍)等十余個小節(jié)。最絕的表演是“團龍”,若大的一條龍,數十個執(zhí)龍者層層疊疊如寶塔盤旋而上,龍頭居頂,龍尾在龍頭前舞動。不少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古城縮龍贊嘆不已。稱該龍乃溶鱷、蛇、魚、犀牛等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形象,屬河姆渡圖騰文化,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