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佛教音樂是我國宗教音樂的組成部分,也是峨眉山民間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我國特定歷史時代和人們的社會生活,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chǎn)。
峨眉山佛教音樂是由僧人們在佛事活動中集體完成的。在佛事活動中,常常有僧人組成的小樂隊伴奏,樂器一般只用鐘、鼓、引磬、木魚、鉸子配以鈴、鐺子等伴奏,以取得清幽、靜穆的效果。峨眉山佛教音樂曲目豐富,現(xiàn)在使用的有100多首,常用的有60多首。佛曲給人以清靜、莊嚴、肅穆之感。
峨眉山佛教音樂屬南方體系,其中一些佛曲受到了川劇曲牌的影響,它通過世世代代口傳心授,演變發(fā)展,已融進了不少四川、峨眉山地方的民間音調(diào),其聲委婉流暢,唱吟動人,為峨眉人所熟悉,亦為峨眉山增添了濃郁的佛教色彩和感人至深的氣氛。
峨眉山佛教音樂以獨特的音樂審美性增強了寺院佛文化的氛圍,同時,也美化了峨眉山的旅游環(huán)境,讓中外游客能更好地感受其神韻。從上世紀50年代初起,峨眉山市音樂工作者就開始對峨眉山佛教音樂做收集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礎(chǔ)上,研究、考證了峨眉山佛教音樂的淵源。1954年,四川省音樂工作組來到峨眉山,收集錄制了峨眉山佛教音樂。峨眉山佛教音樂承載著歷史、承載著峨眉山僧尼對佛旨的禪悟,是峨眉山僧尼精神文化生活在音樂方面的體現(xiàn)。它對研究我國佛文化,研究峨眉,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和較高的音樂價值,對于弘揚民族文化、開發(fā)建設(shè)峨眉,有著不可或缺的研究、借鑒價值。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