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被稱為民間藝術(shù)“活化石”;I形似竹笛和簫,卻為斜吹,音質(zhì)介于笛與簫之間,兼有笛音的清脆、明亮與簫聲的柔和、優(yōu)美。《道德經(jīng)》中的“天地之間,其猶橐(du)乎”便是指籌;I所吹奏出的聲音,別有風情韻味。有簫之哀婉,笛之悠揚。聽其演奏,遐思悠悠,有騰云駕霧、飄然仙境之快感。被譽為“世界之絕響,佛家之仙樂”。
籌音樂的歷史
籌是一種罕見的樂器,籌音樂是中原地帶道教音樂中的一個樂種。它的歷史悠久,早在北魏(386-534)時期就已經(jīng)進入上層的宮庭樂隊之中(河南鞏義石窟中浮雕《帝后禮佛圖》有證)。北宋(960—1279)時期都城開封鐵塔的琉璃磚上出現(xiàn)了吹籌人的形象,此時籌音樂已流于民間。清道光年以來的近200年中,由于天災(zāi)1,時局動蕩,籌音樂也經(jīng)歷了興衰曲折的發(fā)展歷程。
1986年,在河南省舞陽縣賈湖村新石器遺址發(fā)掘出了隨葬的至少16支骨笛,用鶴類尺骨制成,大多鉆有7孔,斜吹之,發(fā)音嘹亮,七音齊備,音域可達兩個半八度以上。專家考證,提出了籌之祖乃是古龠(yue)的觀點,認為“籌”乃是古南龠在民間的一種變體孑遺,屬中國吹管的祖型樂器,質(zhì)樸的斜吹之法,至少已有八九千年的歷史可考,蘊涵著重要的文化價值;I的歷史隨著河南賈湖新石器遺址的骨笛出土而日益彰顯。
許昌的籌音樂從道光年間(1821年)至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記載。在《樂器法手冊》、《音樂辭典》等音樂工具書籍中,查找不到對籌和籌音樂的說明與解釋。它歷經(jīng)幾千年仍存活于民間的頑強生命力,說明它具有獨特和影響深遠的文化價值;I的曲目豐富,吹奏方法獨特,其音域、音色、音質(zhì)等都能與同類單管吹奏樂器相媲美。籌既具有竹笛清脆、明亮的特色,又具備簫的柔美、委婉特質(zhì)。拯救、保護籌音樂,不僅能豐富和完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寶庫,填補中國民族樂器的空白,而且對研究新時期寺廟音樂如何生存和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籌音樂的藝術(shù)特色
籌形似竹笛,長約46厘米,直徑約3厘米,籌身共有9孔,下端的2個是調(diào)音孔,吹奏時豎持,將上端置于口,右斜約45度角,故民間俗稱為“斜吹”;I的音色,介于笛簫之間,兼有笛的清脆明亮與簫的悠揚婉轉(zhuǎn),還可通過吹口角度的變化,調(diào)節(jié)音調(diào);I與高亢、明亮的管搭配在一起,音色調(diào)和優(yōu)美。許昌群藝館整理出來的了30多個道教曲牌,不管是歡快、活潑的《小開門》、《隔巴草》,還是悠長、恬靜的《伴妝臺》、《三寶贊》,鮮有宗教音樂的幽深、神秘,而是洋溢著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近似地方戲曲曲牌與民間小調(diào)。
國內(nèi)僅有的兩名會吹籌者當中,一個是鄢陵縣廣福寺88歲高齡的張福生,另一個則是民權(quán)縣白云寺81歲高齡的隆江師傅。
民權(quán)縣白云寺的吹籌大師
在民權(quán)縣境內(nèi)的龍山晚期文化遺址上,有一座神秘的千年古剎,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與千古文哲莊周、妙筆生花的奇才江淹、聲譽古今的宋朝雙狀元毗鄰,沉淀著豐厚的中原古文化。她就是與嵩山少林寺、洛陽白馬寺、開封相國寺并稱中原四大名寺的白云禪寺。
1926年7月12日,一位吹籌奇人孫洪德就誕生在這座千年古剎附近的白云村里。孫洪德6歲那年就到白云禪寺出家,剃度后賜法號為隆江。
一次,他隨師傅月波和尚到開封相國寺觀看佛樂演出,生平第一次看到“籌”。那奇怪的形狀,仙奇的音律,使他好奇,令他感嘆不已。盡管相國寺70多歲的吹籌僧人因底氣不足,音量達不到,但隆江還是聽得入了神。他央求了老僧人半天,才被允許吹了一下。隆江看到這奇怪的樂器兩邊孔一樣大,不知何處下嘴,惹得周圍僧人長笑不已。他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嘴對著一端鼓足力氣,自吹了一陣。因為底氣不足,發(fā)出來的氣難以聚合到孔部,雖然累得頭暈眼花,卻因五音不全而惹來一陣陣嘲笑之聲。隆江被弄得臉紅脖子粗,真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他當場發(fā)誓,再不學(xué)吹這個奇形怪狀的樂器了。但臨走時,他還是忍不住好話說了一籮筐,虔誠地拜僧人為師,和他討教吹籌的方法。看到隆江真誠的面孔,老僧人破例收他為徒。臨行前,老僧人對隆江說:“你是我最后一個關(guān)門弟子,我把運氣法、練習步驟全部傳給你。正所謂‘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在個人’。你回去后自己揣摩著練習吧,請以后好自為之!
回去后,隆江興致勃勃地帶著從開封買來的籌,找來一盞柴油燈,點燃后放在隔壁。感覺著吹籌發(fā)出的氣流與隔墻油燈基本上能成一條直線時,才按著老僧教給的運氣法開始苦練起來。初練時,掌握不好要領(lǐng),弄得頭暈?zāi)X漲,腹部翻江倒海,惡心欲吐,口舌磨出了鮮血,嘴一挨到籌就火燒火燎般疼痛。直把隆江折磨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但他是個倔脾氣,認準的事九頭牛也拉不回來。他暗自發(fā)誓,練不好籌死不休。炎炎酷暑時,蚊蟲叮咬得他渾身起了一片片紅疹,汗水濕透了全身,他忍受著千奇百怪的癢疼和口瘡帶來的痛苦,聚精會神地演練;天寒地凍時,他身披棉被,用口氣呵暖著凍得滲血的手,渾身顫抖著,篩糠似的。直練得他兩眼昏花,頭暈?zāi)X漲,兩腮腫痛,嘴角流血,但他仍堅持不輟。
工夫不負有心人,瀝瀝心血結(jié)奇花。他終于練到了真功夫。一個月朗星稀之夜,隆江師傅突然感到下腹部的丹田之氣直往胸部,氣直達口腔后又至籌,在籌壁管頂端孔處,貼著孔壁形成一股強烈的氣流。一陣陣籌樂仙曲從籌管流出,如山溪般奔騰出來,那韻律驚醒了星星,他們眨著眼睛;引來了月亮,明媚的月光透過窗戶照進屋里。滿寺僧人也從床上起來為他喝彩,月波師傅高興得把嘴巴都咧到耳朵上了。當隆江當著眾僧將隔壁上的油燈吹熄時,一陣陣驚嘆之聲又一次打破了小村的寂靜之夜。后來,隆江運氣的功力能隔10米遠讓嘴唇吹滅燃燒的蠟燭,甚至讓嘴唇遠離籌的吹孔幾厘米,仍能照常演奏,令人驚目咋舌。
1943年6月的一天,當時駐扎在睢縣縣城里的日軍,聽到中華佛教樂器籌的神技,多次派日本佛教協(xié)會的人去請隆江,均遭到婉言謝絕。當時群眾對隆江師傅“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jié)連連感嘆,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