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齋醮科儀音樂起源于遠古的民間巫術!渡袝B伊訓》說:“敢有恒舞于宮,酣歌于室,時謂巫風”孔疏曰:“巫以歌舞事神,凡巫皆善歌舞,用以取悅鬼神!庇谑,便有了民間祭祀巫儀中,巫覡們“揚桴拊鼓”“陳竽浩唱”的月舞場面。自北魏道士寇謙將道教齋醮活動誦經(jīng)方式直誦改為樂誦以來,齋醮科儀就成為宗教活動中一種別具特色的藝術活動。1和咒語的樂誦催生了齋醮科儀音樂,齋醮音樂是齋醮科儀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有齋醮活動就有齋醮科儀音樂。
海南齋醮科儀音樂在宋初隨著江南一帶的移民傳入海南,它隨民間作齋祭祀活動而繁衍并深深扎根,明代已很盛行,是海南省流行很廣、影響很大的一種民間音樂。民國三十七年版的《海南島志》云:“道教之于本島,相當普及,大多數(shù)寺廟均屬之,全島道教徒計達三十萬人。”當時的海南島人口僅217萬人,道教徒占了14%,可見道教在海南島影響之大。
2008年,海南齋醮科儀音樂入選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據(jù)史料記載,海南之道教屬正一道,亦稱火居道。正一道雖侍奉宮觀,但仍返家居住,經(jīng)授職籙的道公平時也務農(nóng)事,有齋醮活動就為民間設壇祭祀法事。原始宗教與佛道教的融會而形成海南獨特的齋醮科儀,齋醮科儀音樂伴隨著齋醮的內(nèi)容目的和適應行持的程序而融變定形。
海南島的齋醮活動是中原道教天師道齋醮科儀的承傳派生,傳至海南后,與本土的原始宗教活動結合,汲納方言俚語山歌調(diào)式演變,并與佛教音樂融會成的一種獨特的宗教藝術。在道教宮觀里,道人們身著金絲銀線的道袍,手持各異的法器,吟唱著古老的曲調(diào),在壇場里翩翩起舞。這是道教的齋醮科儀,俗稱“道場”,謂之“依科演教”,也是人們常說的法事。
“齋”,指在祭祀前,必須沐浴更衣,不食葷酒,不居內(nèi)寢,以示祭者莊誠。道教吸收此禮,祈禳之初,素食清心,沐浴潔身,謂之“修齋”。其目的初為“積德解愆”,再則“和神保壽”,后為“修道”,為修齋的最高境界。因此道教十分重視修齋,并制定了一整套齋法,是以持齋奉道。
“醮”的原意是祭,為古代禮儀。道教繼承并發(fā)展了醮的祭祀一面,借此法以與神靈相交感。醮有“醮法”,指齋醮法事的程式、禮儀等規(guī)矩。醮的名目很多,大凡世人有所需就會有相應的建醮名目,如祀雨九龍醮,羅天大醮等。齋法與醮法本不一樣,后來相互融合,至隋唐以后,“齋醮”合稱,流傳至今,成為道教科儀的代名詞!褒S醮科儀”指醮禱活動所依據(jù)的法規(guī)。這些常行的儀規(guī)統(tǒng)屬齋醮科儀。
海南移民源流多、文化層次雜,加上原籍少數(shù)民族信仰文化理念的不同,使齋醮科儀音樂也有別于中原天師道齋醮科儀音樂。其特點是:聲調(diào)高、音域寬。誦經(jīng)念咒與音樂、擊樂同步進行。其中誦經(jīng)念咒語音有官話、粵話、海南話及各種語系,1的長短句和語音不同致使伴奏經(jīng)韻虛聲襯音多,拖腔拉板長。
齋醮又稱打醮,俗稱做道場、經(jīng)懺或做法事,是宗教禮節(jié)。齋醮科儀音樂從內(nèi)容上分“齋”與“醮”,“齋”指亡齋(或稱白齋),本意為莊敬潔凈!磅础彼追Q清齋,本意為僧道設壇祈神。意味著古人祭祀前沐浴更衣,不食葷腥的儀式。
白齋音樂亦稱亡齋,屬“幽事”法事,為濟幽度亡。一般在謝世長辭者各個冥期,即封棺日、五七、百日、一年(俗稱小祥)、三年(俗稱大祥)在亡者家中設齋場舉行,佛道融合,用佛教生死輪回來告慰亡魂,安撫親眷。擇吉舉行的白齋俗稱“家門齋”,薦拔解釋,用儒學來加以引導,勸人與人為善。祝人福壽康寧,用仙道思想來武裝人們的精神世界。由道公主持。白齋是佛道溶會,以道教科儀程式為主,佛教署名同壇施法的齋場活動。一般有奏青詞、太極祭煉、放天燈、超度、過關津、召魂等儀式。全程有齋樂伴奏,配合道長、道士跳儺舞作法。
幽齋樂曲有《悼亡》《祭奠》《懺悔》《召魂》《西方屆》《獻香糧》《幽關發(fā)》等100多種套曲。白齋音樂以低沉、稍慢、哀怨的音樂為多,包含有悼念、如訴如泣之調(diào)式,(借用瓊劇板腔除外)。
清齋亦稱公齋,屬吉事法事,法事都依道教科儀進行,佛教不介入,法事恭文全部是道教科典,清齋就是“打醮”法事。清齋在神廟內(nèi)外舉行,祀神以禳災祈福。
海南民間的神廟很多,有祭祀先賢忠烈的二伏波廟、冼夫人廟、蘇公(蘇東坡)祠、丘公(丘浚)祠、海公(海瑞)祠等,有佛道教的觀音廟、真武廟、龍王廟、城隍廟,有原始宗教的龍王廟、雷公廟、山神廟等等。公齋祭祀都有約定俗成的日期,俗稱為“公期”“婆期”。有時重大信仰活動,也擇吉日行祭、薦祭。祭祀由道公主持。一般有封齋、迎神、開光、發(fā)奏、奏青玄詞、辭神等儀式。全程有清齋音樂演奏,配合道公跳儺舞作法。清齋音樂有《平安朝》《迓駕朝》《證明朝》《凈壇朝》《祈福朝》《啟祿朝》《天襄朝》《青玄朝》《開光》《朝奏》等30多套樂曲,每套樂曲由十首樂曲組成。清齋音樂以輕快、高亢、悠揚的音樂為主,多包含有喜慶、祝福之調(diào)式。清齋是祭祀歷史人物(如伏波將軍、冼夫人、蘇東坡等等)和傳說的保護神(如天妃娘娘、觀音、真武、龍王等)。
海南齋醮科儀音樂與當?shù)仄矫癜傩盏纳鐣钕⑾⑾嚓P,在人們的社會信仰理念中占據(jù)重要位置,是海南流行范圍廣、影響深遠的一種民間音樂。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