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世一堂
如果提起藥店來,年紀(jì)稍長的人首先會想到"世一堂",會想起世一堂20年代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大獎的高級滋補(bǔ)良藥
"鹿角膠",也能想起世一堂幾分錢一副的"救苦丹"。世一堂不僅國內(nèi)聲聞退邇,而且也在旅華的三十幾個國家的僑民中贏得信賴,久享"里有同仁,外有世一"的盛譽(yù)。有人或許還記得藥店老板常念叨的話,"有錢的人吃貴藥,沒錢的人吃賤藥,同樣能治病。"這話是否可以看做是藥店經(jīng)營的宗旨呢?
在哈爾濱現(xiàn)行行政區(qū)管轄內(nèi),曾有三個世一堂,道里世一堂、道外世一堂、阿城世一堂。三個世一堂各立門戶,但在幾十年前,它們卻同屬于吉林世一堂,是吉林世一堂老號下設(shè)的分號。
吉林世一堂老號創(chuàng)于清朝道光年間,至今已有一百幾十年的歷史。吉林老號創(chuàng)業(yè)時稱"天一堂",后改為"世一堂"。世一堂的金字匾額落落大方,但卻沒書寫人的落款,這里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有一天,一位須發(fā)銀白的老道,來到天一堂門前留住腳步,仰頭對天一堂匾額端詳了一陣子后,走進(jìn)店堂,要找老板。店伙計迎接了老道,并說老板現(xiàn)不在店里,有事可為傳達(dá)。老道說:"天一堂"天上沒有,地上還是可以有的,還是叫"世一堂"為好,說著叫店伙計拿三張大紙來。店伙計隨即拿過三大張包裝紙,遞給老道。只見老道從身上的背搭子里抽出一支大筆和硯臺,硯好墨,提筆左勾右劃寫出“世一堂”三個大字,寫罷轉(zhuǎn)身飄然而去,連個落款也沒留。老板劉子權(quán)回店聽說了這件事,再看看三個大字,剛勁豐滿,意韻非凡。他邊看邊說:是啊,天上沒有,地上才有,說得有道理。沒多久,天一堂的門楣上換上了金字黑地的匾額一一“世一堂”。
吉林世一堂老號,經(jīng)營有方,生意很是興隆,在東北藥店首屈一指,隨著營業(yè)范圍的不斷擴(kuò)大,資金日益增加,吉林老號便先后在吉林、黑龍江、奉天、上海、天津等地建了許多分號。這些分號匾額尺寸相等,字跡相同,金字黑地,至今還照樣懸掛在各地世一堂的門楣正中。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