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早、打幺臺
在川北西充農村,自古就有過早、打幺臺的傳統(tǒng)待客習慣,無論富戶還是窮人,家有來客,過早、打幺臺是必不可少的。
過去,農村的一日三餐都普遍較晚,早飯通常在上午9點鐘左右,午飯一般在下午2~3點鐘間,晚飯則在晚上9點鐘前后。清晨,主人考慮到客人一夜醒來,肯定腹中饑餓,難堅持到早飯時間,于是在天剛亮時,便為客人準備了一碗小吃,稱之過早。內容根據家庭情況,好一點的一般是一碗醪糟雞蛋,雞蛋通常是3個。次一點的則是一碗油掛面或者醪糟湯圓,也有醪糟米豆腐顆粒。
中午12點過,主人又開始為客人準備幺臺,幺臺花樣較多,臊子面較普遍,過去臊子面的原料一般是臘肉和米豆腐,臊子放在面下邊,臊子越多,表示主人對客人越熱情厚道。如果家里沒有臘肉、米豆腐,主人就為客人準備煎蛋面,或者熱涼粉。一般說來,過早與打幺臺的內容不一樣,應有所變化。主人家如果與左鄰右舍關系很好,客人來后,鄰居會爭相請客人打幺臺。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城里人不再興過早打幺臺,但在農村,卻傳統(tǒng)不改,仍較普遍。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