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窯燒陶,徐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技藝類項目。
徐州余家祖輩為制陶工匠,清朝康熙年間,祖籍湖北武昌興國州的余家四兄弟移居徐州西部,發(fā)現(xiàn)這里的土質適合制作陶器,便在此安家落戶。這片地方是片沼澤地,先是稱為常家庵,自余家來居,生意紅火,規(guī)模擴大,名聲大振,于是便稱為“余窯”。清代光緒年間的徐州城圖上,在城外西南有大片地方標名為“余家窯”,可見余家燒陶在徐州已有一、二百余年的歷史了。余窯燒陶,是純傳統(tǒng)的手工拉坯、土窯燒制,品種多樣,大小不一,釉色艷麗,造型美觀,厚實耐用,深受勞動人民的喜愛,是當代家家戶戶生活的必需品。其工藝流程分為取泥、粉泥、砸泥、踩泥、和泥、拉坯、晾曬、掛底子、燒懶窯、掛釉子、燒成品窯等工述流程。主要產品有飲食用品:黃盆(直徑20-50厘米不等)、水罐、蒜臼子、碗、瓶等;生活用品:土缸、土盆、儲錢罐、蛐蛐罐;建筑構件:琉璃瓦、獸頭;文房用品:硯臺、筆架、水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