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西熱甫是新疆維吾爾族一種特殊的民間娛樂形式,也是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動,歷史悠久,傳承不斷。“麥西熱甫”一詞源自阿拉伯語,意為“聚會”。麥西熱甫以舞蹈和娛樂活動為主,參加者自娛自樂,人數(shù)眾多。麥西熱甫可按表演形式分為歌舞麥西熱甫、游戲麥西熱甫、說唱麥西熱甫,也可按表演內(nèi)容分為客廳麥西熱甫、迎賓麥西熱甫和豐收麥西熱甫。新疆各地都有自己的麥西熱甫,形式大同小異,分別冠以“刀郎”、“闊克”、“塔合”等名稱,各具不同的特色。
哈密的民間麥西熱甫屬于“闊克麥西熱甫”!伴熆恕币辉~通常有兩重含義:一是“藍天、蒼天”,一是“青苗”;“麥西熱甫”一詞源自阿拉伯語,意指“聚會”;“闊克”與“麥西熱甫”搭配,指的是哈密維吾爾人一種特殊的民間娛樂形式和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動。哈密闊克麥西熱甫歷史悠久,種類繁多,以濃郁的地方特色在新疆維吾爾族麥西熱甫中獨樹一幟。
闊克麥西熱甫的起源與哈密維吾爾族先民的“騰格里”崇拜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在公元8世紀的突厥回紇文碑銘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與“騰格里”崇拜有關的詞句。闊克麥西熱甫一般在秋收之后的初冬瑞雪之際開始,到第二年新春諾肉孜節(jié)來臨時結束(1月至3月21日之間舉行),是農(nóng)民平安過冬和慶賀新年的一種特殊方式,其中寓示了他們豐收的喜悅之情和祈求來年有更好收成的美好愿望。闊克麥西熱甫在室內(nèi)舉行,其他麥西熱甫沒有場地要求。
闊克麥西熱甫直接反映著古代維吾爾族居民關于綠洲農(nóng)耕文化的知識和信仰,展現(xiàn)了維吾爾民族樸素的自然觀和濃厚的人文精神。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