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各鄉(xiāng)都有龍船,各廟宇設香官神,專管劃龍船。每逢端陽節(jié),有些地方要做新龍船,四月初一就擂鼓開殿門,祭香官神,開始造船。各地鄉(xiāng)風一般都是五月初一才開殿門,祭神后即開劃,俗叫“上水”,龍船歸去叫“收香”,斗龍結(jié)束叫“散河”或“洗巷”,并把河龍船翻轉(zhuǎn),次日再翻正,抬到廟中保存,還要祭時官神,相傳這香官神是喜歡玩弄人的小兒神,所以俗語說青年人不安分,比喻香官。
在劃龍船地區(qū)內(nèi),都要出龍船費用,請劃龍船的人吃酒,還要放鞭炮,設祭迎接,叫“擺香案”。有的在船身繪畫龍鱗,頭尾安置活動的龍頭龍尾,形狀較小,有的船身稍畫上幾筆龍鱗,亦無頭無尾,但形狀較大。每鄉(xiāng)龍船,各有固定顏色的旗幟,一鄉(xiāng)之內(nèi),有幾支龍船的話,也要用旗色區(qū)分標志。以溫州南郊南塘河古老風俗為例,有的旗用藍色,龍頭、龍尾和船身都是藍色,叫做“青龍”,相傳四方只有東方蒼龍七宿稱龍,所以青是正色。
這南塘河面,以莘塍為河主,所以莘塍東堂廟的龍船特別大,有十六檔,船面有四十四人,叫大青,算是龍娘。其他龍船上水,必須先到東堂廟朝見,廟司事要賞給彩紅,大青出來,各龍不敢和它競賽,其余小的都叫青龍,其他黃色的叫黃龍。旗白的,船的顏色也是白的,俗稱“白龍兒”。如是紅旗,船身也染紅色,叫做“紅霓嶺”等。因南言赤色,是水龍,性情急躁,所以改了個名,是避諱的意思。龍船中惟獨沒有黑龍,俗說烏龍是兇暴,也有說北方玄武是龜,爬得慢,不能斗生,故全溫州沒有黑龍船。兩船競賽,水逐浪飛,兩龍相斗,爭奪錦標,各鄉(xiāng)河道,各行分段,自為一區(qū),斗龍互不干涉。
信息來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