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剪紙當前的傳承人為張秀珍,她的爺爺和父親是當?shù)睾苡忻麣獾哪窘,掌握有較高的手工雕刻技術(shù),常在家具和木板上雕刻出豐富多彩的藝術(shù)圖案,高超的雕刻技術(shù)來源于他們深厚的剪紙功底。張秀珍自小酷愛剪紙,在祖輩父輩的熏陶和自己的勤學苦練下,練就了一手較高的民間剪紙技藝。她可用剪刀、紙張無需作畫就能隨手剪出各種圖案作品來。
在剪紙所用的材料上,最早多為普通彩紙,易褪色且不易長期存放,后張氏剪紙開始使用綾子布作原材料,由于綾子布光滑柔軟,不易剪出作品,因此使用綾子布作原料時,須將綾子布進行一次拖裱,拖裱后的綾子布就硬挺一些,很好使用,而后剪出所用圖形,再把剪出的圖形粘貼在另一張綾子布上,就形成了一幅套色剪紙作品,這樣剪出的作品效果好,且易于長期存放。
在剪紙工具選擇上,張氏剪紙舊時所用的剪刀為農(nóng)村日常縫制衣服所用的平常剪刀,剪出的作品較為粗獷,現(xiàn)在所用剪刀根據(jù)需求不同規(guī)格不同,剪粗獷的作品用的是大剪刀,剪細膩些的作品用的是刀尖細而尖的小剪刀。
信息來源:安徽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