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的漁獵生活,造就了達斡爾族獨具特色的民間體育。與民眾的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的體育活動,強化了達斡爾人的剽悍性格。
射箭運動在達斡爾族民間體育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適應于達斡爾人的狩獵生產(chǎn)和抵御外來敵人的武裝斗爭的需要而興起來的一項活動。直到清朝末年,射箭技藝的高低,仍是考核達斡爾族八旗兵武藝的標準之一。在民間,每當全氏族聚會時按各支系為單位組織射箭比賽的傳統(tǒng),一直保留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因而,達斡爾族男子從兒童時代起就學習掌握射箭本領。他們稱它為“訥莫”,以樺木,榆木或稠李子樹為原料刮制上弦而制成。用于征戰(zhàn)或射獵大獸的弓,把兩層弓背片用膠粘合,以增強射擊力,稱為“瓦德爾·訥莫”。箭端裝置鐵制箭鏃,箭桿兩側飾以兩道對稱羽毛,以保持射出的箭平衡,提高命中率。
摔跤是達斡爾人最為普及的體育活動之一,每當聚眾比武時必有摔跤一項。優(yōu)秀的摔跤手達斡爾人視若英雄,稱為“布庫”。在民間傳說故事中,有不少是描述“布庫”的機智勇敢和他們堅強不屈的英雄品德的。摔跤手沒有特殊的裝束,只有腰間系一寬布帶。摔跤時雙方互握腰帶后即可開摔,倒地為敗。一人被摔倒后圍觀者中任何一人均可上場,經(jīng)與多人較量而不敗者為優(yōu)勝,可賜以“布庫”之譽。少年兒童摔跤,有他們自己的章法,把參賽者分為兩隊排列,首先由排頭對陣,倒地者下場,其隊內(nèi)下一名上場與對方勝者較量,直到把一方的全部隊員摔倒為止。
在歷史上,達斡爾族可稱為是馬背上的民族。獵手追逐野獸離不開馬,武士上陣征戰(zhàn)離不開馬,遠出走訪親友離不開馬。如果誰要有久經(jīng)賽場的快馬或善于遠行的走馬,是他的最大驕傲。賽馬是達斡爾人炫耀自己的馬和騎術的難得機會,多在春節(jié)或敖包會等重大節(jié)日和-時進行,他們賽馬分為競速和競力兩種。競速賽程短,以三至五里為限,跑道寬敞平坦,便于眾賽手相互追趕奪魁,競力賽距離十余里甚至二十余里,賽途常遇小山坡和小河溝,主要比賽馬的耐力和騎手的耐性。
扳棍是達斡爾族中頗為普及的一種體育活動,扳棍系長約二尺,直徑約二寸的光面木棍一根,參賽的兩人腳對腳,伸直雙腿對坐地上,各自的手互相交叉握緊木棍,待裁判一聲令下各自用力扳拉,把對方拉起,使其臀部離地者為勝。圍觀者喊號為雙方鼓勁,當被扳起者下場后,圍觀者可喊號為雙方鼓勁,并可接替上場較量。
達斡爾人的棋弈有獵棋、圍棋之分,源于他們早期的狩獵生活。獵棋除棋盤外,有鹿2只,士24個,士獵鹿,鹿吃士。鹿被士堵住去路為敗,否則為勝,圍棋兩人對弈,有36個子和24個子兩種,雙方交替下子擺陣,按一定規(guī)則吃對方棋子,最后迫使對方損失大部分棋子,承認無力對陣者為勝。
頸力賽是達斡爾族青年在田間勞動和漁獵生產(chǎn)的休息時間隨時可以進行的體育比賽項目。參賽雙方腳對腳伸直腿坐在地上,將結好扣的寬布帶套在各自的脖子上,雙方按住自己的大腿,比賽開始,各自用力后仰,努力把對方拉起,因頸力不支而被拉起,臀部離地者為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