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原神話群,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之一。指河南省濟源市邵原鎮(zhèn)流傳的創(chuàng)世神話及神話原型物的總稱。邵原自古就有女媧等故事流傳,鎮(zhèn)北有被斬孽龍的黑龍山、斷鰲足立四極的鰲背山、蘆灰鎖積的鎖泉嶺,煉石補天的銀河峽等神話原型物及古地名、古文物、古遺存。邵原創(chuàng)世神話的豐富內容,表現(xiàn)了中原先民同時也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自身之間的關系以及矛盾、沖突和抗爭,并在對立統(tǒng)一的進程中走向和諧,積淀著民族的人文精神。
邵原是一個有7000余年的歷史古鎮(zhèn),即使有文字記載算起,也有3000多年的沿革,隨著行政區(qū)劃的變更,歷史上有召、郫邵、邵郡、邵州、邵伯縣、邵原縣、王屋縣、邵原關、邵原鎮(zhèn)等諸多名稱。邵原自古就有女媧故事流傳。鎮(zhèn)北有名山大川,諸如被斬孽龍的黑龍山,斷鰲足立四極的鰲背山,蘆灰鎖積的鎖泉嶺,煉石補天的銀河峽等都是后人樂以稱道的“女媧補天”的原型物。它們規(guī)模宏大,自然形成。形象逼真,系統(tǒng)完整,為全國所僅有。經諸多專家學者考查認證:女媧神話之原創(chuàng)地即為濟源市邵原鎮(zhèn)為中心的古邵州一帶。邵原及周邊地區(qū)女媧神話之多,相對集中,直面全國,其它地方均不具備,顯散于邵州大地上的古地名、古文物、古遺存,充分證明了專家及口傳的意見。從地理、地緣觀點觀察,邵原北依太行,中條為屏障,南有黃河縈帶,與巍峨聳天的伏牛山相望。東有王屋天壇毓秀,西有三晉大地鐘靈,方圓五十里屬黃土淺丘帶。清乾隆26年(公元1761年),濟源縣令蕭應植巡視邵原,即為此景所震撼,遂賦詩道:“太行西與析城連,一望嵯峨萬崗懸。山經遙通晉水曲,巖關深鎖嶺云旋!闭谴朔綗嵬粒逃诉h古先民,也孕育了華夏文化,先后在與自然災害搏斗中,利用身邊山水物事,以超凡的想像,編織了奇譎詭異的創(chuàng)世神話,以表現(xiàn)戰(zhàn)天斗地的雄偉氣魄和高度智慧。
2008年6月7日,河南省濟源市申報的“邵原神話群”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