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吹打系重慶市綦江縣永城鎮(zhèn)的民間器樂樂種,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永城吹打世代相傳,至今已傳承18代。以劉家吹打樂班為代表的永城吹打,其目前的班主劉道榮,系第16代傳人。劉既精于吹打,又擅長木活,與劉氏家人研究制作了不同音區(qū)、大小有別的七種嗩吶,并創(chuàng)作了多首反映當今生活的新樂曲,深受民眾歡迎。
永城吹打樂屬綦江西線山區(qū)的馬蜂派。其特點是音域寬廣(四個八度),高亢嘹亮,粗獷質樸,破空透遠,尤其是以喉舌彈吐、手指彈打、循環(huán)換氣等技法,吹奏出馬蜂聲,成為吹奏技藝之一絕。該班演奏曲目豐富,主要有吹打80余首、夾吹夾打50余首、滿打180余首、刁打30余首、干打80余首、品打40余首。其樂器主要有嘰吶子、三臺、二臺、頭臺、莽臺、大臺、特臺七種嗩吶,還有川鈸、堂鼓、大鼓、竹節(jié)鼓、蘇镲、鉸子、鉤鑼、蕩鑼、小馬鑼,以及哨子、馬鳴器等。
永城吹打常年活躍在永城鎮(zhèn)及其周邊地區(qū)民眾舉行的婚喪壽節(jié)等民俗活動中,既演奏傳統(tǒng)樂曲,又演奏創(chuàng)編樂曲,頗有特色。參加全國、省、市、縣各種賽演200余次,數(shù)十次獲獎。省、市電視臺也制作多種記錄片展播。
搶救、保護永城吹打,不僅對其本身的傳承、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而且可以豐富中國民間吹打樂種,尤其是大臺(大嗩吶)、特臺(倍低音嗩吶)嗩吶的創(chuàng)制,對解決管樂聲部低音、增寬音域、豐富色彩,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