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間:每年農(nóng)歷九月初五地點:石壁村活動歷史:9 活動影響:8 參與指數(shù):8.5簡介:寧化石壁,客家人的尋根謁祖圣地;而客家公祠,則是世界客家人的總家廟。自1995年客家公祠落成17年來,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上千個祭祖社團、50余萬客家人前來參加,在虔誠的祭拜中,身心一同回到故鄉(xiāng)。通過祭拜,把客家人的過去與現(xiàn)在連通,也構(gòu)建了客家人的精神長廊。……[詳細] |
![]() | 由北宋畢昇發(fā)明的活字印刷術為現(xiàn)代活字印刷技術奠定了基礎,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在福建寧化、光澤至今仍有保存。在印刷業(yè)發(fā)達的明中葉時期,受到四保雕版印刷影響,寧化等地同時開始大量使用木活字印刷族譜。據(jù)史料記載,除了族譜、蒙書、佛經(jīng)道藏外,寧化在道光六年(1826)以木活字印有李世熊著的《錢神志》7卷,次年印有李世熊所著《寒支初集》10卷,同治十年(1871),寧化縣署重印《錢神……[詳細] |
![]() | 福建省寧化縣安樂鄉(xiāng)夏坊村至今保留著游儺的習俗,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三日,夏坊村的吳、夏、賴三姓村民都要前往村中的“七圣廟”,請出供奉于廟中的“梅山七圣”面具,裝扮儺神并出游。在游儺隊伍行進過程中,裝扮的“儺神”們手執(zhí)竹鞭左右揮舞以示驅(qū)鬼祈祥,并不停下來當眾表演。夏坊村的游儺習俗是古代儺文化的一種遺留,其祭奉崇拜的“梅山七圣”與南方少數(shù)民族所崇奉的“梅山教”有關,中國古典文學典籍《西游記》、《封神演義》中……[詳細] |
![]() | 寧化客家山歌是整個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較好地保留了中原傳統(tǒng)音樂的韻律,并且內(nèi)容豐富,有反映婦女爭取自由、解放的,有表達青年男女戀愛婚姻的,有揭露腐朽沒落的封建禮教的,表現(xiàn)風土人情、風光景物等。格律多樣有七言四句式,五、七言交叉六句式,五、九言交叉三句式等,并且采用大量的襯詞,使山歌更加流暢,口語化,更具有地方特色![詳細] |
![]() | 客家人素有愛國愛鄉(xiāng)、慎終追遠、敬祖穆宗之傳統(tǒng)美德。石壁客家祖地的祭祖活動,是建立在客家人對祖先的信仰崇拜和尋根溯源的基礎上的,并以傳統(tǒng)的祭祀禮儀、滿足游子追遠的心情,顯示了我國古文明禮儀之邦的光華。隨著海內(nèi)外客家尋根熱的不斷升溫,石壁客家祖地日益蜚聲海外,前來石壁客家祖地尋根祭祖的海外客家人絡繹不絕,石壁客家祖地已經(jīng)成為五洲四?图胰说某ブ行。……[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