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龍流傳已久,在湖南汝城縣志早有記載,其南鄉(xiāng)一帶較為盛行,多在元宵佳節(jié)舉行。表演香火龍時,必有兩龍(母龍和子龍)、兩獅(母獅和子獅)陪隨而舞,一獅在龍前引路,一獅在龍尾跟隨。香火龍的全身用竹子和稻草扎成。“母龍”長度一般為七節(jié),“子龍”長度一般為五節(jié),用當?shù)靥刂频摹傲_漢香”(約0.53米長)插滿龍的全身。當夜幕降臨時,以土炮三響為號,鼓輸管弦樂器、花炮齊鳴,眾人手持火把點燃龍身全部香火,抬龍出游。情景十分壯觀。香火龍的表演程序上有:翻滾、噴水、沉海底、跳躍、吞食、睡眠等動作!俺梁5住焙汀巴淌场北硌菁记缮想y度較高。引路和尾隨的兩頭獅子,除各自作翻滾跳躍的動作外,還作些引龍和隨龍“護駕”動作。民間舞香火龍常在蟲災發(fā)生時舉行,點燃的香火插在龍身上,點點火光組成了一條光閃閃的龍在夜空邀游,蟲螢追……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