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火龍又稱香火龍,它集音樂、舞蹈、祭祀、宗教信仰等各種藝術成份于一體,是流傳于茶陵桃坑鄉(xiāng)及其周邊地區(qū)各種“火龍”的總稱?图一瘕埩鱾饔诤喜枇昕h桃坑、八團、江口、高隴、秩堂、湖口等有客家人居住的鄉(xiāng)鎮(zhèn),尤以桃坑鄉(xiāng)為盛。舞火龍大多在晚上,表演一般選擇在寬敞的場地上燃篝火進行,亦可在一張四方高桌上表演。2006年,客家火龍被確定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項目?图胰宋杌瘕埵加谀纤未疚跄觊g,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據(jù)有舞火龍風俗的客家人介紹,舞火龍習俗源于一個傳說:有條火龍飛過這里,它噴火燒過的地方,莊稼長得特別茂盛,五谷豐登;它一路飛過的村莊,家家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從那時起,就有了客家人舞火龍的習俗。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背景的演變,客家人舞火龍風俗逐漸演變?yōu)槿嗣袢罕娖砀<{祥,向往美麗幸福生……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