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鼓詞,又稱“連都鼓詞”,起源無考,是在浙江西南部麗水市及其管轄各縣流布,以麗水方言說唱的一種民間曲藝形式。麗水鼓詞的說唱形式通常由一人自擊鼓板,說唱表演,伴奏樂器為“堂鼓”和“切”。演唱時,演唱者采用坐姿,左手握“切”擊板,右手持簽敲鼓點眼。在演唱正本鼓詞之前,演唱者往往在用鼓點靜場后,先唱一段“湯頭”,多為祝福、吉利、警世等內(nèi)容的短篇。麗水鼓詞用麗水方言演唱,起源無考,但最遲在清代嘉道年間已極盛行。據(jù)清道光二十六年版《麗水縣志》載:麗水縣教諭屠本仁(1805~1826年在麗水縣任職),嘗與處州知府雷學(xué)海吟詩唱和上元燈社及祠祀順懿夫人(陳十四夫人)等風(fēng)俗盛事,其中有“作詩歌唱付瞽蒙,神人和洽春融融”、“蕃厘祠宇香煙籠、傳芭贊唱盲志公”等句。又在清同治三年《云和縣志·風(fēng)俗篇》中,載有該縣名……
[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