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挑舞》俗稱“花挑子”,花挑群舞源自信陽固始,在固始縣流傳400年余歷史,廣泛流傳于江淮流域。道具是一支細軟而有彈性的竹制扁擔,纏以彩紙,兩端各懸掛一只竹藍,竹藍外沿扎滿彩花。表演時一女性擔起“花挑”舞動,形成舞蹈狀態(tài)。傳統(tǒng)的固始花挑表演形式大致有5種。各鄉(xiāng)鎮(zhèn)均有表演“班社”,其中以蔣集為最。花挑舞的歷史起源花挑最初在固始怎么形成的,已無從查證,但其不遠的商城縣卻有關于花挑形成的傳說。清朝時,周宰相家和洪總兵家是商城頭等大戶。為顯示各家的豪富,每年于元宵節(jié)各請數班藝人,組織花燈會斗演。這年,周洪兩家從正月十三日就開始比著出花燈以爭高下。只見周家出花傘:劉二姐趕會;洪家就出花車;李二嫂走娘家;周家出花船唱情,洪家就出以劃船賣俏;周家出叉群舞,洪家就出大頭和尚度柳翠;周家出五馬破曹,洪家就出騎……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