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坡節(jié)是仫佬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早在清代,人們便在每年的農歷正月和八月舉行,節(jié)期三五天不等。每當節(jié)日到來之時,仫佬族人便結伴而行,聚集在山清水秀的山坡上唱起山歌,以歌會友,以歌傳情,以歌為媒,談情說愛,少則幾十人,多的幾百人,上千人不等。有的是從前的老相好(老同學);有的是從不相識的年輕人;也有來看熱鬧的老人和小孩。山腳、坡上、水邊、路旁,一群群男男女女相互對唱山歌,男女間一唱一答,熱鬧非凡,其樂無……[詳細] |
![]() | 仫佬人結婚的范圍,不僅僅限于本民族,與周圍的漢壯等族均可通婚。但是仫佬族同姓是不通婚的,但同姓而不同“冬”的,通?梢酝ɑ,其他房族內通婚便是“0”,為族規(guī)所不容!岸痹瓰槔U納糧款而劃分的社會基層單位,由于仫佬族大部同姓聚族而居,因此“冬” 以下又分“房”,實際上又成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姓、房組織。清代將仫佬族地區(qū)縣以下劃分為“里”,在“里”下設“冬”。每“冬”約十余戶,有“冬頭”,由大家推選,負……[詳細] |
![]() | 仫佬族主要聚居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自稱“伶”和“謹”。依飯節(jié)是仫佬族特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帶有強烈的感恩和祝愿色彩。依飯節(jié)又稱“喜樂愿”、“依飯公爺”,意為“向祖先還愿”。關于依飯節(jié)的來歷,有兩種傳說。其一,傳說仫佬族始祖因犯罪坐牢期間,得到守監(jiān)梁、吳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始祖。但當晚一片漆黑,又有追兵在后。危難關頭忽見一白衣姑娘,牽白馬前來相救。始祖騎馬騰空而去脫離險境。始祖發(fā)跡后不忘梁、吳和白馬姑娘救命……[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