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姓歷史頗為悠久,據(jù)明嘉靖年間《張氏統(tǒng)宗譜·得姓郡望》記載張姓得姓于黃帝之子揮,揮的后代世居清河郡,而清河也就成了張姓的一大郡望。故有天下張姓出清河的說法。據(jù)永樂癸未年張氏譜記載,戰(zhàn)國時期縱橫家張儀(名策魴),仕秦為相,“策魴公當時,墳塋諸處,立廟清河,遂以清河公為郡”。查張氏世系,策魴公為六十九世祖,他所處的時間在公元前二百年左右,是西漢時期,也既是張氏祠堂仍然存在時期。據(jù)考古證實,漢代的城池均掩埋在今地下十米以下,其遺跡無從辨認查找,F(xiàn)今,張氏祠堂的準確位置已難確定,故按照“立廟河南”(河——指古黃河曾流經(jīng)清河,即今清涼江道南)的大致位置,在今縣城西15里處,復(fù)建祠堂。每年清明節(jié),是清河張姓公祭日,各村張氏族人代表都要到張氏祠堂,恭以豬、牛、羊、雞四牲及素果為供品,祭拜祖先。自張氏祠堂建……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