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力格爾是一種蒙古族的曲藝說書形式,約形成于明末清初,廣泛流傳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各地及相鄰的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區(qū)。烏力格爾的漢語意思是“說書”,因采用蒙古族語表演,故又被稱作“蒙語說書”。在蒙古族民間,將徒口講說表演而無樂器伴奏的烏力格爾稱為“雅巴干烏力格爾”,又稱“胡瑞烏力格爾”;將使用潮爾伴奏說唱表演的烏力格爾稱為“潮仁烏力格爾”;將使用四胡伴奏說唱表演的烏力格爾稱為“胡仁烏力格爾”。有伴奏樂器的烏力格爾表演通常為一人自拉胡琴說唱,唱腔的曲調(diào)豐富多彩、靈活多變,其中功能特點(diǎn)比較明確的有【爭戰(zhàn)調(diào)】、【擇偶調(diào)】、【諷刺調(diào)】、【山河調(diào)】、【趕路調(diào)】、【上朝調(diào)】等。烏力格爾的藝術(shù)積累非常深厚,節(jié)目有短篇、中篇和長篇之分,尤以長篇最為引人,《鎮(zhèn)壓蟒古斯的故事》、《唐五傳》(即《哭喜傳》……
[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