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鵲江龍舟賽由來已久,最早是由拋棕入江悼念屈原的習俗演變而來的水上運動項目。龍舟分青、赤、烏、白、黃等顏色,均扎制龍頭龍尾,各條龍的中輪或船艄均豎有龍旗,個別不加裝飾的簡稱“赤膜龍”,后又發(fā)展有彩船、賽船,有舵公和撓手。比賽時,各船鳴鑼擊鼓,激勵助興競渡,岸上還有觀眾喝彩助威。彩船主要伴助賽船而設,相當風趣,亦很吸引觀眾。大通龍舟賽系民眾自發(fā)組織,主要是漁民和農民。由于競渡有趣,能招攬幾十里內的上萬或幾萬觀眾,也活躍了商業(yè)市場。1927年為歡慶北伐勝利,大通特地開展各種慶;顒,龍舟賽將活動推向0;1955年,安慶地區(qū)在大通舉辦龍舟賽,有11個縣市參賽;60年代后期,龍舟活動被斥為“復古幽靈”,故停頓十余年。1984年,安徽省首屆龍舟賽又在大通舉行。1985~1988年,大通又連續(xù)四年舉辦……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