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戲原名黃梅調、采茶戲,主要流布于安徽省皖西南廣大地區(qū)。清代末期,黃梅調與安慶市懷寧縣等地區(qū)民間藝術結合,并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漸發(fā)展為一個新的戲曲劇種,當時稱為懷腔或“皖劇”,這就是早期的黃梅戲。其后黃梅戲又借鑒吸收了青陽腔和徽調的音樂、表演和劇目,開始演出“本戲”。后以安慶為中心,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發(fā)展,黃梅戲成為安徽主要的地方戲曲劇種和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影響十分深遠。黃梅戲的唱腔屬板式變化體,有花腔、彩腔、主調三大腔系;ㄇ灰匝菪驗橹,曲調健康樸實,優(yōu)美歡快,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民歌小調色彩;彩腔曲調歡暢,曾在花腔小戲中廣泛使用;主調是黃梅戲傳統(tǒng)正本大戲常用的唱腔,有平詞、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詞是正本戲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調嚴肅莊重,優(yōu)美大方。黃梅戲以抒情見長,韻味豐厚,……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