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澤縣寨里鎮(zhèn),還保存著一種古老的木雕活字印刷作坊。他們仍然沿用著千百年來先民們發(fā)明的印刷技術,早在北宋仁宗時期(1041-1048),傳說中的畢升就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這在同時期人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中,就有詳細的資料介紹。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秹粝P談》中所介紹的活字模是用泥雕燒陶而成的,而在光澤縣寨里鎮(zhèn),民間藝人邱盛衍,至今仍保留了自雕的木活字模印刷書籍的技藝。而且還具有實用價值。從古至今一代一代仍在傳承的一種古老技術,仍有頑強的生命力,不可不謂是一種奇跡!秹粝P談》中介紹的泥雕陶字技術,避免了木雕活字不能經久的缺點。但經過不斷的改進,到了明、清時期木雕活字技術日漸成熟,并得到廣泛應用。隨著國外鉛字技術和印刷機器的傳入,民間木雕印刷日漸式微,只保留了少數(shù)具有重要文化意義的老作坊!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