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串堂班(第四批省級)上饒縣戲曲串堂班,是一種戲曲坐唱藝術(shù)。不化妝,不演劇,圍坐一桌,所唱皆戲文,鄉(xiāng)民多嗜之。清初,北方亂彈興起,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進(jìn)入贛東北地區(qū)的廣信、饒州等府,與當(dāng)?shù)剡柛咔、昆腔、宜黃腔相互融合,組成了一種新的花部亂彈戲曲(見清乾隆四十六年江西巡撫郝碩奏折)。上饒戲曲串堂班以唱亂彈為主,兼唱弋陽腔與昆曲。一班八人,分派生旦凈末丑諸行,各司樂器一件,串唱各色人物,劇目有大小100余出。上饒縣戲曲串堂班,主要活動于上饒縣北鄉(xiāng)的清水與石人殿兩地,最著名的班社有清水的青峰堂和石人殿的紫鴻堂。兩班均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一年四季演唱于廟會慶典、超度祭祖、婚嫁壽誕、樹屋添丁等紅白喜事之中。數(shù)百年來,鑼鼓不歇,但如今藝人大多年過半百,所唱曲目也逐漸散……
[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