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溪畬族山歌(第四批省級)畬族山歌是畬族文化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是畬族人民在生產、生活斗爭中創(chuàng)作的口頭文學,是畬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部分。傳統(tǒng)的唱山歌活動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都是通過祖輩言傳身教傳承下來。畬族人民的口頭文學就是畬族山歌重要組成部份,畬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通用漢文,常借用畬語章法手抄歌本。舊社會畬民沒有受文化教育的機會,把學唱歌作為一種重要文化生活,常以歌代言,溝通感情、以歌記事、揚善懲惡……[詳細] |
![]() | 資溪畬族祭祀儀式(第三批省級)每年農歷三月初三為畬族最隆重的祭祀日。祭禮由族長或本族名望最高的法師主持。祭日前一天,要整掃廟堂(回龍廟),陳設器皿,洗滌用具,備辦牲禮供品。供品備好后,祭日子時,放銃一響,每家每戶成年男子手捧香燭供品前往祠堂致祭,女性不參祭,只在旁觀看,進祠堂門時要半跪蹲行進,將香燭祭品排列供桌上,然后退站兩旁。開炮三響,配樂人員敲起祭祀專用的鑼鼓點子,祭禮正式開始,法師設壇,手持……[詳細] |
![]() | 手搖九節(jié)龍是資溪縣馬頭山鎮(zhèn)昌坪村竹延山村小組獨有的民間舞蹈活動,深受群眾喜愛。在當?shù)厥来趥魃斫,至少已流?00多年。“九節(jié)龍”是以參演的龍燈節(jié)數(shù)為九而得名。道具制作簡單,不求形似求神似,扎篾簍作骨架,外罩紅布,每節(jié)下以一木棍支撐,全龍首尾三丈余,以一粗繩串連,各節(jié)間距尺余,耍龍手每人執(zhí)一節(jié)。造型雖簡單,表演卻不易,表演把式(玩法)名稱竟有數(shù)十種之多:“搭仙橋”、“樹牌坊”、“童子拜觀音”……這……[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