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碼”發(fā)源地位于遂川縣五斗江鄉(xiāng)五斗江村,是明朝崇禎年間由當時為官南京居家守孝的郭維經父女,根據(jù)當?shù)啬静慕灰字谐S玫摹肮蓝选、“秤稱”、“定尺寸、定重量、定價格”等辦法總結探索創(chuàng)新的一種科學簡便的木材材積計算公式,因深受林農和木材商人的歡迎而流通于全國各地,到1954年國家代用公制檢尺止,已有300余年歷史。亦為世界上最早的原木材積表,比國際公認“柯達山毛櫸材積表”要早近200年。“龍泉碼”的基本內容由七部分組成:1、圍量。計算碼兩統(tǒng)稱為“圍量”。它是圍尺從杉條木的蔸部起五尺五寸過四指處(此處是木材積最有代表性的部位),圍量園周,以得出其木材材積的數(shù)據(jù)。2、材質標準。杉木自八寸以上的為正木(即規(guī)格材),不足八寸的為“花校”,花校不計碼分,按根計價,杉筒(原木)六尺為“腳木”。按碼價大小分為……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