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楊萬里(1124—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謚文節(jié),今吉水縣黃橋鄉(xiāng)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詩人。他生活在民族存亡危機四伏的南宋中期,中進士后,在地方和朝廷任官30多年,清正廉潔、愛國愛民,一直堅持抗擊侵占北方領土的金國,時刻不忘洗雪國恥,積極為抗金事業(yè)出謀獻策,其政論《千慮策》,直率地批評朝廷的1無能,并提出興國方針策略。可是,現(xiàn)實總使他失望。因反對權0盤剝百姓,受到陷害,致仕回家后隱居十五年不出,……[詳細] |
![]() | 長龍是流傳于吉水縣盤谷鎮(zhèn)曾家村的傳統(tǒng)燈彩,由九節(jié)布龍發(fā)展而來,以“長”著稱,龍頭龍身龍尾共333節(jié),1000多米長,400余人同時參與舞耍,表演要求協(xié)調(diào)性高,注重隊形變換。其造型優(yōu)美,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為我國同類燈彩中所罕見。長龍由龍頭、龍身、龍尾三部分組成。龍頭重30公斤,由竹篾彩紙(布)制成;龍身以竹蔑制成雞籠狀,每節(jié)間距6尺,黃布相系;龍尾與龍頭相配,但較龍頭輕巧靈活。龍身以金色為基調(diào),舞……[詳細] |
![]() | 解縉故事在解縉生活的明代就廣泛流傳,出現(xiàn)了解縉故事專集《匯校正解學士詩選》,該書無作者姓名,是整理口頭講述的刊本,書中記載了“對竹”等故事。這些故事現(xiàn)實性較強,民間語言豐富,膾炙人口,寓教于樂,流傳廣泛。在表現(xiàn)方式上,一是大多數(shù)結構簡單緊湊,但又生動有趣。如題詩,寫對子就屬此類。二是富有傳奇性。這類故事占的比重較大,情節(jié)設置具有強烈的戲劇性,語言辛辣幽默,常常把惡勢力、丑惡現(xiàn)象作為諷刺的對象,凸現(xiàn)……[詳細] |
![]() | 鰲魚燈是吉水盤谷村的傳統(tǒng)燈彩,“谷村一千煙(戶),代代鰲仔燈”。相傳谷村小祠下兵部尚書李邦華在李自成攻破京城以后,看到明朝皇帝朱由檢在景山自縊,為表忠心,也吊死在皇帝腳下。后來的清朝皇帝為籠絡人心,特賜李邦華家眷燈彩一批,歸家玩賞。這批燈彩分為座燈、行燈。座燈有鰲山、龍船、秋千架、故事人物燈等;行燈有龍燈、獅燈、鰲魚燈、花燈等。因制作耗資太大,其他燈漸漸失傳,唯鰲魚燈流傳到今天,因為“鰲”字含“獨……[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