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地處贛南的將軍搖籃,又被譽為“山歌之鄉(xiāng)”。出于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客籍背景,興國人常用山歌來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興國山歌。當?shù)刂两窳鱾饕皇赘柚{:“會唱山歌歌駁歌,會織綾羅梭對梭。羅隱秀才造歌本,一句妹來一句哥!痹V說了興國山歌的久遠歷史。不少專家學者認為它由唐末詩人羅隱所創(chuàng)。史料中還有太上隱者,山都木客舞唱鼓吹的的記載,蘇東坡還為之賦詩“山中木客解吟詩”。山歌本是山民在田野山林相互唱和的歌。進入兩宋時期,“跳覡”從閩西流傳到興國。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法師們把興國山歌引入“跳覡”,使它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法事活動,一部分是娛樂,也就是唱山歌。逐步地,興國山歌的形態(tài)變得更加多元,出現(xiàn)人物、情節(jié)、故事、表演,隨之出現(xiàn)有男有女的覡公、覡婆(男扮女裝),也逐漸深入到廟會、婚嫁、建房、祝……
[詳細]